261458962021-09-25 12:50:34
想问一下 这个Failure Rate 和这个probability of exception是什么?base on 老师的描述 Failure Rate=exception/sample size,那第一种approach 1 是用exception发生的个数 来建模 所以是正态分布,而kupiec是用Failure rate建模? 还是说 其实他们都是在用exception 发生的概率建模 只是用的distribution不一样?
回答(1)
Yvonne2021-09-26 13:31:28
同学你好,failure rate是失效率的意思,前面用假设统计量z检验就是根据例外值得个数x计算z,然后查表来对VaR值进行回测。当样本个数比较大的时候,二项分布是接近正态分布所以统计量z近似等于标准正态分布。kupiec检验中认为损失通常会呈现肥尾的特点,所以前面假设的正态分布是有问题的,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修正以体现肥尾的特点,得出新的统计量计算公式,LRuc。
- 评论(0)
- 追问(3)
- 追答
-
前面的二项分布的检验可以认为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,后面的kupiec检验可以认为是服从自由度为1的卡方分布。
- 追问
-
我来重新问一下:
第一:Approach 1-Model Verification Based On Failure Rate 中的 Failure Rate=#Exception/#Sample Size,公式当中涉及了一个P 这个p在周老师的视频中表示Significance Level 也就是超过VaR的概率,请问这个P 和Kupiec Approach中的P, the probability of Exception, P=1-c 是不是同一个 都是Significance Level??
第二:根据名字看起来第一个model意在根据这个P建模 因为exception的发生只有两种情况 但是是将发生的exception的次数进行标准化来假设检验的,而Kupiec approach是仅仅根据这个P检验而无关次数的,就发生了就发生了,不管是几次。所以周老师会讲到两种approach建模的原理不一样。请问我这样理解是不是对的?
还是说两个approach全部都是根据这个P来建模的,只不过一个服从二项分布(正态分布)一个服从卡方分布?
第三:能不能说一下假设检验完了证明Model是错的/对的 是证明了什么?证明的VaR值值的选取么还是证明了Exception的个数还是证明了P(significance level)是对的
- 追答
-
1.在kupiec检验中p代表的是犯type I error的概率也就是significance level,两者是一样的。
2.前面的理解是正确的,后面关于kupiec检验的理解是不正确的。LRuc的公式中也涉及到次数,其中的N代表的就是exceptions的次数。原版书中提到的他们的原理不同主要就是假设的分布不一致,就像你说的这样。
3.假设检验主要是证明VaR的模型是否准确,比如VaR值是不是设置过低。


评论
0/1000
追答
0/1000
+上传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