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y2021-05-03 17:19:10
老师,关于WWR的几个模型,我自己总结了一下,并有一个小问题麻烦您帮忙看看对不对 1.intensity approach :根据credit spread用模拟的方法建模出PD,然后用一个中间变量(如interest),找到PD和中间变量的关系,再找到中间变量的和EA的关系,根据历史数据中PD和EA的相关系数,就可以建立PD和EA的关系 2.structure approach:根据历史数据分别建立出PD和EA,在用诸如copula的函数,建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,但其缺点是它假设原来的数据中就包含了WWR的所有信息 3.parameter approach :简单说就是建立ea和PD的函数,可用历史数据也可以建设新的情景,但有可能找不到其中的必然关系 4.jump approach:因为观察到汇率跳水时通常有违约,而汇率变化会影响敞口,因此借此建立两者之间的额关系。主要用来建立的是外汇的产品。 请问以上的理解对么?我有一个问题是,课上老师说intensity approach会低估WWR,微信群里有同学问原因,老师说是因为用了历史数据,从上可以看出模型2级模型3(除新建场景外)其实都是根据历史数据来的,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其实模型2和3也都会低估WWR?
回答(1)
Jenny2021-05-03 23:02:17
同学你好,其他的理解都是没问题的,补充一下,parameter approach 里面是通过探索组合的历史价值和cs之间的关系来发现是否存在wwr, 如果他俩是正相关,比如cs高,组合的价值也高,那么很可能就存在wwr。
Intensity approach里面主要因为是用的相关系数是历史数据,历史的相关系数可能不足以衡量现在的相关性,而pd又是模拟出来的,所以可能会低估wwr。
- 评论(0)
- 追问(2)
- 追问
-
所以其他模型可能并不存在低估WWR的问题是吧
- 追答
-
嗯嗯,其他模型并没有具体提到。


评论
0/1000
追答
0/1000
+上传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