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答(1)
最佳
杨玲琪2025-09-15 10:08:13
同学你好,
根据原版书的论点,不管是在金融危机前还是危机后,用信用利差来估算违约概率,通常都会偏高。原因是信用利差不仅反映了违约的可能性,还包含了投资者要求的额外补偿,比如系统性风险、流动性不足、以及债券之间的违约相关性等因素。这些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完全消除,因此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回报,导致估算出的违约概率高于历史实际违约率。
而在危机发生时,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信用利差急剧扩大,违约概率估算值反而可能偏低。这是因为市场流动性紧张,套利机制失效,导致CDS和债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扭曲,无法准确反映真实违约风险。这种情况下的估算值受限于市场条件,不能完全代表实际违约概率。换句话说,危机时的市场混乱可能让信用利差失真,从而低估了真正的违约风险。
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,加油!
- 评论(0)
- 追问(0)


评论
0/1000
追答
0/1000
+上传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