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erry2022-03-28 17:02:04
老师请问一个基本常识问题,在计算收益率的时候,是不是期间不付利息就代表是连续的,就应该用复利相乘得到总的收益率,如果在一个个固定期间付息了,那么总的收益率就等于期间收益率相加?
回答(1)
最佳
Essie2022-03-28 17:30:58
你好,无论投资标的在持有期间是否付息,都是按照你的第一种说法来计算的。
就比如说不付息的股票,第一年我们根据资本利得可以得到一个回报率;如果股票付息了,那么同样可以在期末计算出一个持有期收益率。所以如果要求一整段时间的收益率,都是(1+r1)*(1+r2)计算得出的。
- 评论(0)
- 追问(7)
- 追问
-
那比如月利率是1%,为什么年化利率就可以用月利率1%直接乘上12月,得到12%呢? 我比较能理解用1%除上30天得到每天的利率,再乘上360天得到年化的这种思路,但是就是想不过来为什么能直接拿利率乘上12个月(这种方法更快),而不是复利到12个月。
- 追答
-
月利率1%,年化12%,和用月利率计算出日利率,再得到年化利率其实是同一种思路呀,都是简单的单利模式,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12%。甚至和半年6%,一年12%都是一样的呀。都是属于单利的计算,不是复利。
复利的年化是1.01^12=1.1268,年化是12.68%;在复利的情况下,日复利,月复利的结果才会有所不同。
- 追问
-
还有就是比如后面有学到Par rate(付息)和Spot rate(零息)都是YTM,但是同期数值有不同,感觉很难区分清楚,有点小混乱。希望老师能指点迷津。
- 追答
-
拿两年期债券举例,如果是零息债券,只有在第二年年底能收到一笔现金流,所以只用把第二年的本金折现回0时刻,求债券价值,因此唯一现金流对应的s2就等于债券的YTM。
而付息债券,第一年年末会收到一笔coupon,第二年年末会收到一笔coupon和本金,所以这两笔现金流都要用各自对应的折现率s1,s2进行折现。
如果现在想用一个统一的到期收益率YTM,代替s1,s2,那么YTM就相当于s1和s2的加权平均,又因为本金在第二年发生,现金流权重更大,所以YTM会更接近s2.
- 追问
-
那比如一个2年到期的付息国债,一般官方给出的YTM应该是复利年化的哈,感觉付息债券默认设置的就是支付的coupon是要再投资的,是不是这样的?
- 追问
-
主要是被什么情况下用单利机制还是用复利机制的问题给搞混淆了。
- 追问
-
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呢,就是比如半年付息一次的债券,都是要把折现率比如S1去年化除以2,那半年付息的债券就不是复利的了? 应该是(1+S0.5)平方-1=S1嘛,怎么到半年了就是直接除2了,感觉又是单利模式了。


评论
0/1000
追答
0/1000
+上传图片